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外國的活屍片,像是惡靈古堡之類的(老實說我不愛看,我愛看的是蜜拉喬娃維琪)。傳染那種活屍病毒的方法都是咬傷拉,抓傷啦!凡赫辛裡變成吸血鬼、變成狼人也是被咬傷;甚至連暫時停止呼吸(完了完了!要變殭屍了),也要抓傷才會。這些電影都清楚的演出,一但被某些瘋狂的傢伙(不論是動物、人、屍體、人獸同體)抓咬傷,就會被傳染(屍毒、G病毒、狼人之血),跟他們一樣!小時候常常被嚇的睡不著覺做噩夢,甚至半夜爬起來看弟弟是不是已經變殭屍(笑)。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全世界都有類似的傳說,被蝙蝠、狗、狼、瘋狂的人咬傷,靈魂會被消滅、喪失神志,四處亂咬人(被古十字架加持的聖水可以用來逐退吸血鬼和惡靈附身的人)。這些傳說的源頭極有可能就是狂犬病(Rabies,另一說恐水病Hydrophobia)。

 

遠在4000年以前,狂犬病已經有類似的病歷紀錄(比一堆文明古國的歷史還悠久);人類社會一直找不到原因,因此衍伸了非常多的神怪傳說。這種困境,直到19世紀才有了一絲希望!1802年,George Zinke發現罹患狂犬病狗的唾液可以傳染給健康的狗。從那個時候開始,狂犬病不再是惡魔邪靈,而實實在在的墜入凡間,是一種藉由唾液咬傷傳染的傳染病。雖然確立了傳染途徑,但是大家還是對這個疾病無能為力,許多的成人和孩童一樣被咬傷得病,無藥可醫的死去。1879年,Pierre-Victor Galtier發展了一系列驚人的研究。他成功的將狂犬病跨種傳播(從狗感染兔子),這證明了兩件事:1. 狂犬病不只可以感染人和狗,還有其他的哺乳類動物也會感染;2. 不同物種對狂犬病毒的反應不一樣(兔子的潛伏期明顯比狗來的短很多,但是山羊幾乎沒有症狀),山羊還獲得了免疫力。他想從自己的研究找出治療人類狂犬病的藥物或是疫苗,可惜他失敗了。

 

不過科學的累積絕不是白費的,Pierre-Victor Galtier的詳細的研究,讓後來的大師Louis Pasteur(路易·巴斯德)終於找到了治療的一線曙光。第一個疫苗(牛痘)出現之後,醫師們當然都想努力尋找類似的疫苗(我個人猜想Pierre-Victor Galtier大概是想做出類似牛痘的狂犬病疫苗)。Louis Pasteur發現把病源體處在不適合生長的環境下,可以成功的將病原體的毒性減低。Louis PasteurEmile Roux兩位科學家在1885年把感染兔子的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取出,乾燥5-10天(我知道很低科技,但是Pasteur當時應該試過很多種方法),減低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再打入實驗狗的體內,成功的激發了實驗狗對狂犬病的免疫力。小規模(11隻狗)的實驗成功了,接下來應該是更大規模的實驗。不知道幸還是不幸,有一名9歲大的小孩,被罹患狂犬病的瘋狗襲擊全身是傷,這無疑是判了那個男孩死刑。Pasteur面臨上道德(實驗不夠完備,人體試驗連第一步都還沒做)以及法律(他不是醫生,這是違法行醫)的兩難;Pasteur非常有guts一肩扛起所有的責難和責任,才成功拯救病人的生命也促使第一例狂犬病人類疫苗成功。(傳說因為Pasteur3個孩子死於傳染病,他念茲在茲就是想減少傳染病的流行,拯救更多生命。連作狂犬病實驗的時候,也是親自收集狂犬病犬的唾液,真的是勇者無懼。)

 

談完歷史,我們來談談狂犬病。其實,最近一堆文章都有介紹狂犬病了(包括疾管署在內)。我這邊會講的超簡略,捨棄掉一堆太過專業的部分,把重點介紹一下而已,如果讀者覺得有所不足,可以看參考資料的部分,畢竟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寫到大家都看不懂,那絕非我的本意。

 

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病毒感染的疾病,自然界的宿主非常多,主要有狗、蝙蝠、浣熊、臭鼬、狐狸、獴和鼬獾。全世界平均每年有55,000人死於狂犬病,有40%15歲以下的小孩子。(根據WHO的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15億人口暴露在感染的危險之中,因為疫苗的效力才沒有被感染,估計最少拯救了上百萬人的人命,偉哉Louis Pasteur。)傳染途徑大家都知道是咬傷,唾液進入血液才會傳染。至於其他的傳染途徑,幾乎沒有(曾經因器官移植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狂犬病毒屬於Rhabdovirus(炮彈病毒科)的Lyssavirus(麗沙病毒屬),是單股負螺旋RNAa small, negative-stranded RNA)病毒。主要分成2個遺傳譜系和11個基因型,其中最重要的是Genotype 1,一般稱之為典型狂犬病毒,絕大部分的狂犬病都是這一型病毒感染,其他基因型幾乎都是感染蝙蝠。

 

至於狂犬病世界的死亡人數,不囉嗦直接看圖。亞洲每年約有30,000人死於狂犬病,而非洲大約有24,000人。歐洲和美洲的病人大多是散發性病例,比較有意思的是亞洲和非洲主要是由於犬隻咬傷而感染;歐美犬隻咬傷感染的機會相對來說非常低,反而是蝙蝠傳染的比例高很多。

Ra  

 

致病的原因是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進入皮膚和肌肉後,侵入周邊神經系統,在神經細胞裡複製,一步一步往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一般而言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幾乎就已經宣告不治(所以呢,傷口越靠近頭部越危險,小孩子比大人危險)。診斷的方法,只能把咬傷病人的動物拿來做病毒學檢查。可是狂犬病的治療很需要搶時間,通常只要有懷疑,大概就必須先治療了,畢竟發病之後死亡率將近100%(有紀錄可查的病人只有4人發病後還活著)。如果想得到更詳細的資訊,請查詢參考資料

 

這裡特別把「預防」提出來說,醫界永遠的老話『預防勝於治療』,更何況目前在發病之後,沒有任何算的上是有效的治療的方法。在考慮公衛預防手段的時候,一定要考慮C/P值,也就是付出的成本跟所能獲得成果。說一個極端一點的比方,要怎麼阻斷愛滋病的傳染?其實有一個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愛滋病毒的自然界宿主全部殺光就好了(就是把人和靈長目全部殺光),沒有自然宿主,愛滋病毒會自然消滅。

 

從上面舉的例子,讀者應該知道,這種撲殺自然界宿主滅亡某一種病毒的做法不切實際吧!回到正題,主要的預防之道有兩個:1. 避免狂犬病的宿主咬到人類、2. 減少狂犬病毒自然界的宿主。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就是幫寵物、流浪動物和高風險的族群(獸醫等)施打狂犬病疫苗。這樣大部分的地區幾乎就可以避免狂犬病的侵襲。或許有讀者問,為什麼人類不全面施打?第一個原因是沒必要(現在並沒有大規模流行,而且狂犬病的傳染途徑是咬傷),第二個原因是太花錢。如果能讓流浪的貓狗接種率達到70%以上(基本上我是不樂觀啦!),那麼就會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果(簡單說就是狂犬病的動物咬到的流浪動物都是打過疫苗的,無法把疾病繼續傳染下去)。

 

野生動物怎麼辦?This is a good question(模仿一下何瑞修戴上太陽眼鏡)!我認為那些走私動物到台灣的人應該要負絕大的責任,那要怎麼處理呢?其實原理相同,避免被野生動物咬傷,然後幫野生動物『打』狂犬病疫苗。看到這裡一定有人要翻桌,別急別急我既然這麼說,當然有方法。1970年代,美國發現許多洲同時發生狂犬病的爆發,研究的結果發現這是因為野生動物(特別是浣熊)感染了狂犬病。野生動物不太可能抓起來打疫苗,再加上美國幅員廣闊,科學家想了一個方法來處理這個困境,那就是Oral Rabies Vaccine (ORV) Program(口服狂犬病疫苗計畫)。1984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牛痘病毒重組疫苗(Recombinant rabies vaccineV-RG),這個疫苗的病毒表面會表現狂犬病毒的特殊蛋白質。當野生動物咬破食餌的時候,V-RG會進入野生動物體內,讓野生動物產生狂犬病的免疫力。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在長期使用下,野生動物(浣熊、狐狸)的狂犬病感染率都大幅度的降低。

 

這篇科普文得力於關魚的催促、17歲和Daju的搜尋資料協力。我記得之前在十年一覺防疫夢,有不少讀者再三強調,應該給主管機關統一發布疫情,現在農委會足足隱匿了一年之久,這些讀者有沒有覺得被賞了一個耳光?你們知不知道,台灣已經近60年沒有本土病例,要不是這次花蓮的病人是在疫情爆出來之後才被咬,醫生可能在資訊不足狀況下沒有施打狂犬病疫苗,這位病人很有可能就是本土狂犬病病例第一個犧牲者。

 

讓我再重複一次防疫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疫情要透明,所謂的透明就是目前有多少疑似的個案,分布在哪些地區,已經排除了多少,確診了多少;第二:準備要充足,該有的藥物、醫療器材跟人力是不是都已經就位。我虔誠的希望不要因為錯誤的防治手段造成爆發大流行,和流浪動物大屠殺的事件發生!

 

參考資料:

[臨床藥學] 給醫療人員的人類狂犬病懶人包 (Human Rabies)

The cell biology of rabies virus: using stealth to reach the brain. Nat Rev Microbiol. 2010 Jan;8(1):51-61. doi: 10.1038/nrmicro2260.

Oral Rabies Vaccine (ORV) Program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狂犬病

Wikipedia

Rabies molecular virolog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狂犬病病例分布圖來自日本地方政府依據日本厚生省的資料繪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