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這些年來,手中送走很多條人命,勉強救起一些人,運氣很好的只上過一次調解委員會。告到你死我活的醫療糾紛,卻在身旁的醫師不斷的上演。與其說是恐懼,不如說是悲哀。

 

另一方面,看到醫界大老在那邊靠北醫療疏失啦,還引用錯誤的資料,來恐嚇民眾,更是老大不爽。「黃院長亦表示,台灣每年約有十萬人死於醫療疏失」,拜託一點好嗎,台灣99年死亡人數官方統計是145,772人,台灣每死三個人就兩個人醫療疏失?黃院長你老年癡呆了嗎?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To Err is Human的報告(美國每年約有 44,000人至 98,000 人死於醫療疏失)就直接套在台灣的頭上,你的科學精神是不是被狗吃了?

 

醫療糾紛跟醫療疏失是兩碼子事,會造成醫療糾紛的原因通常不是醫療疏失。(笑!好像繞口令)真正醫療糾紛的原因通常是病人的結果不好,跟醫療疏失的關係並不大。根據美國的統計,大約只有10%的醫療糾紛裡面是真的有醫療疏失;而發生醫療疏失的病人裡面,大約只有8-13%的家屬提告,大約10-17%的醫療疏失是誤診。

 

醫師會不會犯錯?廢話,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更別說是醫師了。說得更直接一點,如果有一個醫師號稱自己絕對不犯錯,我的建議是離他遠一點,只有沒看過病人的醫生才會宣稱自己絕不會錯。

 

有看過Dr. House的人,應該對豪斯醫師的醫術感到敬佩萬分。他有沒有犯過錯?他有沒有誤診?很遺憾的跟你說,他絕大部分的時候一開始都是錯的,而且常常因為錯誤的診斷,而做出錯誤的醫療。他從這些錯誤醫療的結果,細膩的線索,一點一滴描繪出疾病的全貌。

 

醫師是怎樣做診斷的?這個問題很有趣,但是卻是大到不知道怎樣才能回答。簡單來說,醫師的訓練過程中,診斷能力是建立在Thinking Process上面。所謂的Thinking Process指的有點像程式設計走的路線圖,一開始是主要症狀,經過某些檢查之後,會將某些診斷排除掉,再經過某些影像學或是特殊的檢查,最後才確定診斷。有看豪斯醫師的讀者,豪斯在診斷的時候會在白板上先寫上一堆症狀,然後在寫上一堆診斷,每經過一次病情的轉折或者是檢查,就刪掉一些診斷,通常到最後病情發展到某個特定的階段,豪斯才「恍然大悟」的把正確答案診斷出來。

 

為什麼正確診斷這麼困難?為什麼這位醫師做出正確診斷?為什麼之前的醫師都看不出來?原因實在太多太多了,有些問題在病人身上(Everybody lies);有些問題在疾病身上;有些問題在醫師身上。

 

可能有讀者認為,把過錯推給疾病本身是醫生自己廢柴,根本就是推卸責任。事實上,每個人對於疾病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感冒病毒,有人會發燒、有人會流鼻水、有人會咳嗽、有人完全沒事,這就是告訴我們疾病本身的特徵,並不總是可靠的。醫師不是神,沒有任何一位醫師可以把所有的醫療知識裝進大腦裡面。除此之外,醫師也可能在Thinking Process的時候出錯。拿豪斯醫師來說,為何有三個研究醫師在幫他的忙?因為那三個醫師專精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Thinking Process,互相腦力激盪,才能夠正確的診斷疾病。

 

誤診常常是一連串的錯誤造成的,我們必須善用所有的工具,才能解決這樣的難題。大老們常常會對年輕的醫師說教,年輕的醫師太過濫用高科技的檢查,忽略了病史及一般的身體檢查,這也是我們這一輩的醫師需要思考的。不過,有些身體檢查並不舒服,病人未必接受。再者,被健保寵壞的病人相信的不是醫師,而是高科技的影像檢查。醫療糾紛更助長濫用醫療檢查的問題,法官動不動就用應注意未注意來處罰你,做不做昂貴檢查都可以的時候,醫師當然都傾向做了。(當然,醫療浪費的大帽子就砸下來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一些讀者了解,醫療以及診斷的限制。我接納過去的噩夢,也等帶著未來的噩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