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生物學的印象是什麼?是背得要死的界門綱目科屬種,還是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壁;對於演化的概念呢?我猜99%的讀者大概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事實上,生物學並不是那樣死板無趣,演化更不是那一句話可以蓋括。就像各個民族的創世神話一樣(盤古、要有光),生物學家也有自己的創世紀,更加的戲劇化,更加的狂想。畢竟地球這舞台40億年演出,不少的舞者進場退場,我們只能憑蛛絲馬跡去想像當時的風光(侏儸紀公園,笑)。

 

PanSci本月推薦書籍"生命的躍升",是一位演化生化學家寫的科普讀物。作者試圖去介紹,這綿長的生命演化之河最值得一提的創新;這些創新改變了整個生命的面貌,也改變了地球這個舞台。除此之外,作者希望這些介紹的主題能夠激發人們的[好奇心]。我們現在擁有的知識可能昨是今非,但是因為我們的好奇心,可以讓知識不斷的成長累積。我們可以知道這麼多,而且還可以期望未來知道得更多。而與其說這是一篇導讀或書評,不如說這是對寫得這樣好的科普書籍致敬。

 

地球的生命從哪裡來?這是生命科學研究的聖杯,就算我們真的從試管裡做出細菌,我們還是不知道生命當初是否如此出現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或許有好幾種,即使我們真的成功一種,充其量也只能說這樣是有可能形成生命,不代表地球是這樣形成生命。)作者詳細介紹了目前認為最有可能生命起源的理論,順便也將所有生命分子最具象徵意義的『DNA』帶上檯面。說到DNA大概是最多人誤解的東西,比方說DNA的相似尺度,不是大家想像的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零相似,它是從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十五,這是因為DNA由四個核甘酸字母所組成。所以那種認為『我們跟香蕉有百分之五十的基因相似,所以我們是半根香蕉』這種鬼話,根本是胡扯(笑!)。

 

氧氣是地球生命的關鍵(反對的先閉氣5分鐘試試),那氧氣如何產生?生命給了一個完美的解答,就是『光合作用』。目前全世界的科技都沒有辦法像植物一樣,如此巧妙的運用太陽能,形成氧氣和糖份。如果人類真的那一天學會了光合作用的奧秘,人類的能源就可以靠著太陽光跟水來解決。第四章我對翻譯有點意見,應該用『真核細胞』代替原來的標題。記得曾經在噗浪上看阿伊談真核細胞最重要的胞器之一"粒線體",那時候就覺得粒線體真是個神奇的玩意。有了粒線體,真核細胞才能使用氧氣進行有氧呼吸,將蘊藏在糖類結構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並加以妥善利用。

 

除了天然的突變會影響DNA以外,還有一個最常見,會改變下一代DNA的機制,可說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基因樂透獎,那就是性(或者說有性生殖)。想想看,找一個女(男)朋友這麼麻煩,維持一個家庭這樣麻煩,為什麼我們生殖不直接複製一個自己就好了?為什麼絕大部分的真核生物都有性行為?讀本章之前,先想一想。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生物是如何動起來?我們從科學的歷史就知道,人類對肌肉是如何動起來的深深著迷。目前的研究告訴我們,肌肉收縮靠著是兩種蛋白質(肌凝蛋白和肌動蛋白)的互相合作。我們也在真核細胞內(包括酵母菌)發現到相似的肌動蛋白,以及協助肌動蛋白造成運動的一群蛋白質。所以現存的真核細胞都有著驚人的機動性,小到變形蟲的偽足,大到大象的長鼻都是使用類似的蛋白質。生物能夠活動了之後,想要好好的活下去,最重要的莫過於能趨吉避凶,"看得到"就是在這個險惡的世界裡最明確的優勢。眼睛是如何演化來的呢?根據基因的研究,很可能是從藻類來的。國中生物曾提到一種特殊的原蟲『眼蟲』,有著葉綠體跟具體而微的眼睛(眼點)。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答案,但是有著這樣有趣的線索,或許會有出乎意料的解答。

 

本書還有三章,不過我想導引到這裡應該告一段落了,剩下的部分應該留著給讀者自己閱讀(我當然不承認是沒時間跟沒靈感)。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如果想要把所有專有名詞弄懂的話有點深),但這並不影響閱讀的樂趣,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觀賞一場演化之舞。

 

在本文的後面我想來稍微談一下的科普寫作,這是因為王道還先生的報紙投書,我加入的惡魔黨對這件事有一些簡單的討論(所以有些對話看起來自問自答還請讀者包涵)。有在閱讀科普書籍的讀者應該很清楚,台灣絕大部分的科普書籍都是翻譯的。拿天下文化來說,大概只有「蛇毒傳奇」跟「肝炎聖戰」是本土的科學故事。或許有讀者認為又沒差,科學就是科學呀!

因為外文書固然寫得好,即使翻譯也不錯,有時因為文化背景不同而無法感動人,或因為社會情形不同,不甚理解他人的情形。這當然與很多科學研究的面向與社會文化有關。

美國人不會去寫蓮霧育種的故事,只有我們才知道黑珍珠跟黑金剛的差別。這種本土研究如果沒有優秀的編輯跟願意說故事的科學研究人員(就像今日science大推臺灣的九二一斷層研究),那麼這種一流題材永遠都會被二流的記者跟三流的媒體搞成一個只有紅個一兩天的小故事(而且還常常寫錯)。

台灣這幾位科普大師,都有一種"大師崇拜"特質,比如說費曼,比如說霍金,所以字裡行間都會流露出對大師的景仰,而有時忘了科學本身最重要的,是對自然的好奇,對知識的追尋。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科普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要跟誰普什麼。中國要普給下一代,目的是富國強兵,很清楚,作法也就跟著很清楚,所以他們的東西即使翻譯成很好的繁體中文,我們也不見得適用。

其實日本也是這樣,他們有非常強大的「科學向下扎根」的概念,所以他們不管是博物館展覽或是研究基地的見學都做的非常的棒。

科普的目的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讓小鬼喜歡上科學,不管他以後想不想走入科學相關行業。另一種是讓已經有興趣的小鬼,能夠用他們的數學程度就可理解的方法,知道現在的科學到底在什麼程度。

 

我認為科普的目的在於傳遞科學的精神,而非灌輸知識。啟發讀者的好奇心,而不是被知識的汪洋給淹死,讓讀者用科學的方式思考,能夠體會到科學的美妙。可惜,台灣的教育往往讓學子覺得科學莫名其妙。

 

 

特別感謝惡魔黨J.H.C.H.W.V.H.

推薦閱讀:

體內的太古之海 (1)(2)(3)(4)

演化?怎麼演?如何化?

粒線體的阿伊討論噗

P.S. 本來談到演化有一個完全不推薦閱讀的,那就是典型的演化神教...有興趣的人在問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